谈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8-08浏览次数:1394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也是我们搞好学习的根本方法。它的要点一是要有理论,二是要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曾概括为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在学习中怎样具体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方法呢?

  1、要真学不要假学

  真学的标志就是真信真懂真用。现在有的同志不重视理论学习,认为学习无用,强调工作忙,顾不上;觉得自己水平高,应付工作没问题,用不着学习。因而学习只是应付差事,装潢门面。这是需要克服的思想障碍。工作忙责任大恰恰更需要加强学习,而不应该成为顾不上学习的理由。这是个认识问题、态度问题。你认为重要就能顾上,认为不重要就顾不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主要看怎么安排怎么利用。水平高低也是相对的,任何个人的才能比之事业工作的需要来讲,都不敢说是富余的。而且学习还有个完善自己人格修养的问题,这更是无止境的。自己学习的东西首先要自己相信,首先把自己武装起来,然后去指导工作,去影响他人。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也很突出,就是学用脱节,言行不一。

  改革开放30年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来近千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改革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我们党认为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应该坚信不疑,坚定不移。首先是领导干部要相信。如果我们一边做着一件事情,一边心里打鼓,似信非信,能不能做好?肯定做不好。所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要坚信不疑,坚定不移,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首先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自觉,也才能更好地在群众中形成主心骨。

  2、要实学不要空学

  也就是联系实际学。大的方面要联系国际国内形势,本地区本单位情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具体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联系工作实际,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增强实践能力。胡锦涛总书记讲,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学用脱节很严重,不会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困惑,很多困扰我们的东西。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把科学理论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变成对客观形势的看法和把握,变成工作思路和措施,变成实践行动和干劲。这样下来,理论就具体地指导实践了,理论的作用就显现了,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就见效了。长期坚持形成习惯,领导水平和境界就提高了。现实当中,有的干部遇事很快能说出看法拿出办法,有的却不能,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联系实际学习要注意总结经验。去年我参加进修班一次课堂讨论,一位县委书记讲了一句话:个性问题讲宽容,共性问题讲公平。这句话总结得太好了,其实许多同志处理问题也是这么做的,经他这么一总结,就变成一个普遍适用的道理,会启发许多同志把问题处理得更好。联系实际学习还要联系思想实际,就是要敢于、善于改造自己,学习先把自己武装起来。十七大提出“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非常有针对性。我们想一想,这些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落马的干部,是因为才能方面出了问题还是品行方面出了问题?人民群众对一些干部有意见,主要是针对才能方面,还是品行方面?所以联系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

  3、要活学不要死学

  理论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因而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的和相通的。民间有许多好话,如“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理是直的,路是弯的”。我们出差走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自己开着车找不见路,拐来拐去的,很紧张。住进宾馆往下一看,原来街道都是连通的,再往前走走就转回来了,只是因为在那个点上、在那个局部,看不清,不敢走。世上的道理都是这样。所有的事情都是联系着的,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道理又总是相对的。我们讲“黄河东流去”,这没有问题,坐上飞机从高处看,从青海发源地到山东入海口确实是由西向东流入大海。但是在一些地段,比如山西的河曲保德境内,黄河是向西流的。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是规律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规律只是部分,只是一种静态的把握,现象比规律丰富。我们既不能因为黄河向东流是规律就否认某一段向西流的客观存在,也不能因为有一段向西流的事实就否认向东流是规律。这就是我们学习理论要融会贯通。

  怎样融会贯通地学习?第一要有选择地学。第二要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不能死学结论。结论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针对特定的情况从特定的角度得出来的,条件变了结论就不一样。比如正数运算1+1=2,离开正数运算这个范围,1+1就可能大于2或小于2。第三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在讨论中学,在研究中学。既要下苦功钻进去,又要大智慧跳出来。身在事中,心在事外。这样许多事就想明白了。还有做人要公,处事要平。做人主要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就比较公道;做事主要是各方面能够接受,也就是俗话说的能摆平。还有在学习和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没有主见,否则没有自己的认知;在付诸行动的时候不能太有主见,要给别人留下空间。过去常说有理走遍天下,实际是合理走遍天下。这些道理是实际生活中的,很深刻。孔子在形容人的成熟程度时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认为七十岁就成熟了,一方面随心所欲,想怎么做怎么做;另一方面怎么做都合乎规矩,应然和实然统一起来了,对立的两极贯通了。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应该向这方面努力。

  4、要乐学不要苦学

  学习是吸取知识的过程,像吃饭一样,应该是一种快乐。古人说至乐莫如读书。我们过去讲刻苦学习,这从用功的角度说是对的,但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应该是快乐学习。论语的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以后经常复习,养成一种习惯,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是理论生活,理论兴趣应该是人的最高兴趣。领导干部在思想理论修养方面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把读书、求知当成一种乐趣,这两天看了一本书,把以前一直搞不清楚的一、二个问题弄清了,感觉特别高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长期坚持就能变成一种习惯,一天不看几页书就觉得难受。这样就会少一点应酬,少打一点麻将,多一些学习。吃饭很快乐,但有吃饱的时候,学习是补充精神营养,不存在学饱的时候,越学越觉得快乐无穷。

  5、要勤学、常学、终身学习,不要忽冷忽热,一曝十寒

  学习贵在自觉,难在坚持。古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有个规律,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学,常学常新,永无止境。已知的内涵越多未知的外延就越大。“学而优则仕”不一定,“仕而优则学”是一定的。现在很难找出像古代大思想家那样的通才,再博学多才的学者、专家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全能的专家。水平越高的专家越谨慎,越是留有余地。比如到医院看病,小医院小大夫什么都敢看,敢动手,到了大医院反而不敢看了,要求你再做些检查,再到更大的医院去查查。因为他的经验和知识多,考虑得也比小医院复杂很多。

  我看过一篇文章叫《登山》,说登小山,欣欣然;登大山,茫茫然;登深山,惶惶然。一口气跑上一个小山头,环顾四周清晰可见,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很高兴;当登上一个较大的山脉之后,看到山外有山,就有种茫茫然的感觉;进入深山之后,方向感没有了,高峰深谷之间不时传出各种鸟兽的叫声,风声、水声、山谷回荡的声音,不知道前面还有多远,头皮发紧,有点害怕。作者用登山的感受来形容人在攀登知识理论高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状态,形容学习是无止境的。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别就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可以培养出科学家、政治家,也可以培养出懒汉、酒鬼和赌徒。我们应该利用好业余时间,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总起来说,学习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学比不学好,多学比少学好。学习方法是多样的,但真学、实学、活学、乐学、常学,这几条是相通的、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