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思想路线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8-09浏览次数:14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其两大成果,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党的思想路线。从实事求是到强调解放思想,强调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结合,再到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内容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任务和时代特征紧密相连。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来研究党的思想路线,才能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统一

  新中国六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六十年。六十年前,从战争烽火中诞生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以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与民主革命的胜利一样,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再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条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形成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在理论上为国外和国内各种错误的思想和理论思潮所束缚,就必然会背离中国实际;反过来,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是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乃至最终实现共产党崇高理想同一的历史进程。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思想路线都是一个不断完善、成熟和丰富的过程。实事求是中的“事”,会随着实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如此,它也是根据中国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不同课题,而着重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更具时代性的课题上不断创新发展的。

  世界是变化的,事物是发展的。在任何时候,如果不再坚持解放思想,不再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已有的经验程式化、模式化,陷入停滞、保守、主观主义,就一定会破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任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

  实际工作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同样如此。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种倾向值得关注,这就是轻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轻视党的思想路线中蕴含的最生动最实际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认识论问题、辩证法问题研究,在追求所谓纯学术口号下掩盖的脱离实际、脱离中国的经院化倾向。这种倾向只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思想路线的形态表现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可能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不以中国问题为对象而只空谈哲理,也不可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乃至一切具有重要意义的操作性的措施之中所看到的思想路线,是具有鲜明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而是“化”。这个“化”字非常好、非常形象。“化”就是改变中国,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观察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根本任务。

  既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化“中国”,当然立足点是中国,出发点是中国。这就必然要求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出发,必然要求实事求是,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上引出中国应该如何做的结论。所以,只有立足于中国实际,在中国的实践中才能“中国化”。所以这个“化”,决不能理解为从马克思主义原则出发来“化”中国。从原则出发是“化”不了中国的。这就决定了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离开了这一条,就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问题总是存在于人们需要解决的现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书本之中。任何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于它所面对的社会之中,是具体的、现实的。如果要解决它,只能从自己面对的现实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国内和国际条件出发。

  如何捕捉现实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呢?必须借助正确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出发点和立足点不能代替对问题的分析,而只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人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没有一个人能没有任何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单凭“从实际出发”这一条就能正确捕捉问题并提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实证明,由于理论水平和思维水平不同,不同的人即使面对同样的现实,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案,可能大相径庭。这就是我们既强调不能从原则出发,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结论,它有助于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与狭隘经验主义的根本区别之点。

  是不是强调从实际出发,就不存在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可能性呢?不是。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可普遍性不能脱离特殊性。从实际出发,就是从特殊条件、特殊国情出发。在特殊性中必然会存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从实际出发引出的具体结论可以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既有的具体结论,但不能违背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为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例如,中国革命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但中国革命不能违背革命的核心是夺取政权,政权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农村包围城市是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夺取政权的问题。说革命可以不夺取政权,那就根本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再如,共产主义的本质是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建立没有两极对立,没有剥削,共同富裕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但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特点的通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可见,强调从实际出发丝毫不会贬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相反,越是从实际出发越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强调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作用。它使我们看得远,看得细,既可高瞻远瞩,又可明察秋毫。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即使强调从实际出发、立足实际,也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说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巨大的威力并不单纯在于基本原理本身,而在于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不能把结合简单化:一方面是既成的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是既成的不变的中国实际,把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是结合。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包括对实际的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运用、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也包括清除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条式理解、错误附加和任意解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运用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是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而且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无主体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会自动中国化,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具体的、有个性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各不相同的领袖人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这三者都是动态的而非静止不变的。马克思主义由于中国化而得到创造性发展,中国实际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得到改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和实行者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日益成为杰出的领袖或著名理论家。毛泽东的《矛盾论》,分析中国矛盾和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实践论》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并不在于重复原理而在于根据中国实际和面对的问题运用原理,既反对了党内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又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原有模式,使中国开始腾飞。

  思想路线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向前推进。

    新中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甚至国外学者提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但是,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提。我们面对的改革任务仍然是繁重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有待继续和积累经验,文化、教育、医疗方面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所有改革,都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从哲学上说,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只有在相互结合与统一中才具有科学性。任何背离实事求是原则的所谓解放思想只能称之为胡思乱想;任何离开继续解放思想的所谓实事求是,其实是停滞守旧、裹足不前。

  其次,要坚持与时俱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当代国际形势和我国三十年发展经验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核心,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强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关系在内的社会整体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已经从发展的自发性转变为自觉性,局部发展转向社会总体发展,非科学发展转向科学发展。这是人类走向自觉规划自己整体社会发展方向的理论和实践的里程碑。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学说,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继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起到了解放思想、摆脱“两个凡是”束缚,迈开改革开放第一步的巨大作用。同样,实践标准仍然是我们在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理论武器。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是没有历史先例的创造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中国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实行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自我改革,要想制定一个详尽无遗,一劳永逸的蓝图,是不切实际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践作为衡量措施是否得当的唯一标准。在改革中不断总结、不断检验。

  实践证明,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是相互作用和相互支撑的。只有在这种相互作用和支撑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高高飘扬,理论才能不断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执笔:陈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