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的三重意义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8-17浏览次数:246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解放思想本身具有丰富的不断发展着的内涵,在历史实践中显示了多重意义。

  解放思想的第一重意义是价值观念的解放。新的价值观念的引入和原有价值观念地位的改变所导致的价值体系的某种结构性变化,是这种解放思想的直接表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反映了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价值观念的解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顺乎民意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亿万民众导向致富的方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这一变化的实质是通过解放思想把富强作为基本价值确立起来并逐步予以实现。这一价值取向在人民生活层面上表现为对富裕的追求,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对强盛的努力,两者结合的战略形式是小康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建设则置于中心地位。此价值的确立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改革开放历程中另一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势是,从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以致目前形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目标体系,反映了价值体系逐步全面化的趋势。这一全面化进程的深刻基础是“以人为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体系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

  解放思想的第二重意义是在规律认识方面的解放。从过时的或不切实际的乃至教条的所谓规律性表述中解放出来,从基于这种表述的发展路径中解放出来,确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理念,是这种解放思想的另一表现。

  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方面有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

  第一,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规律的表述中解放出来,认识到发展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确立了市场经济规律的地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确立现代化建设价值取向的同时肯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提出要“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中共十二大报告肯定“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三大报告认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从而明确肯定了市场规律的普适性。在这种规律认知的基础上,中共十四大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基于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下解放出来。科学发展观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与合实际性三者的统一,内在地包含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种新认识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关于社会一般价值规律的认识。马克思关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思想,需要重新理解为一种社会一般价值规律:首先是人的价值需求,然后才是以此为前提的“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思想链条的一个逻辑起点是人的价值需求。

  ——关于社会系统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体现出深刻的整体性。在既分化又整合的过程中,社会各方面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日益明显,越来越需要从整体上予以把握。中国的发展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布局,实际反映了这一客观趋势。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统筹兼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等思想,实际是这一规律认知的直接结果。

  ——关于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规律性要求。除了发展格局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外,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反映了产业结构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关于自然规律的认识。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生态规律、环境规律展示了新的内涵,在太阳系能量转化、地球环境变化、人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知。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反映了这种新认知。

  ——关于人的实践活动形式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国际环境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基于这种分析所提出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模式,也体现了对战略科学的新认识。如此等等,在规律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上述两个方面的解放思想所包含的对规律的新认识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依据,表明解放思想从价值层面延伸到规律层面的重要和必要。

  解放思想的第三重意义是思维主体状态的解放,主要是思维主体通过制度、机制的变革导致主体精神状态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本体意义上的,即在社会的技术、制度和文化层面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支撑解放思想的整体结构,使解放思想能够成为社会运行的一种常态,一种结构和机制的功能体现。

  这样一种全面的解放思想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而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度化,形成比较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证,使“以人为本”全面地体现于理论、战略、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各个方面。中共十七大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现在的任务是要进一步落实这些重要决策,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中,落实到相关的工作部门和工作具体部署中,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和责任机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体制机制的层面上更好地保障解放思想的进程,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全民族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