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发布者:谢彦贞发布时间:2010-09-11浏览次数:502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状况特别是政治倾向,影响到我国未来各项事业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质量,与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年公民道德素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薪火相传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将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仰、良好道德情操和优秀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高等院校应当始终将德育放在整个教育工程的重要位置,把握德育工作规律,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加大对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德育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是要把握德育的客观规律。要摒弃那种高校教育重专业轻德育、人才培养重技能轻信仰、德育工作重形式轻内容的观念和做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剖析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加强德育理论研究和建设,积极探索高校教育的普遍规律、德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和高校德育的特殊规律,掌握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高校德育必须始终坚持其先进性、群众性和实践性,坚持育人为主的思想、旗帜鲜明的态度、循序渐进的方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不懈怠,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要将对学生负责与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相结合,将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培养坚定政治信仰相结合,将突出理论灌输与加强心智引导相结合,将重视学生在校表现与关注其长期发展相结合;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雄辩的事实教育人、和谐的环境影响人,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用客观规律指导德育工作实践,用体制机制保证德育工作运行,用科学体系推进德育工作开展,做到有规划、有部署,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二是要加强德育核心工作系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是要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学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保障作用和共青团组织的辅助作用,打造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有序衔接的德育核心工作系统。那种所谓“全员抓德育”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会模糊和分散德育工作责任,削弱德育工作的力量。建设强有力的德育核心工作系统,其重点是为德育教育队伍充实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不唯文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科研成果,而更加关注其政治倾向,更加关注其文明修养,更加关注其道德素质,更加关注其职业表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高校德育核心工作队伍。要为德育工作队伍配备足够的工作资源,赋予应有的工作权限,做到观念上充分重视、政策上充分支持、资源上充分保障,确保德育工作正常开展。要进一步畅通德育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使德育人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强化他们的工作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德育队伍的战斗力充分迸发。

    三是要完善德育内容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最主要的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高校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深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不断将“六个为什么”所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纳入教学体系,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持续兴趣。高等院校要结合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大力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辉煌时代品格,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继续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丰富学生的民主和法制知识,增强学生的民主能力、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促进大学生成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还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确保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是要拓展德育工作载体。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对于夯实高校德育工作基础、提高德育工作实践性,推动德育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载体建设,一方面继续依托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学校网站等常规载体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这些常规载体的作用,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开发和拓展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德育工作新载体,研究新载体的内在特点,探索新载体的工作规律,发掘新载体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载体不断丰富、更新和完善,进一步拓展德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尽快探索建立起德育工作队伍和就业指导队伍、心理咨询队伍的交叉工作网络,将德育与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密切结合,统筹教育行为,整合教育力量,促进德育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协同发展,既充分发挥德育工作队伍在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人员优势和组织优势,又有效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富有实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政治过硬、专业突出、品行端正、人格健康的优秀人才。

    五是要创新德育综合方法。德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作为实践支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高校来讲,积极探索和推行“持续灌输、科学管理、互动实践、环境影响”一体化德育综合方法非常必要。“持续灌输”就是要始终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向性,把好政策关、突出针对性、增强时代感、保证课时量,改进学科教材,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授课方法,关键问题不遗漏、热点问题不回避、重大问题讲透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科学管理”就是要求高等院校建立更为科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道德和行为提出切实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和改进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宽严相济、奖罚分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举止言行。“互动实践”就是要通过课堂互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感,积累实践感悟,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师生双方、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认知和主动成长。“环境影响”就是要净化社会和学校的育人环境,传承优良风范,弘扬道德清流,培育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春风化雨般促进学生先进思想、坚定信念、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的塑造和养成,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