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发布者:胡雯发布时间:2014-05-04浏览次数:3283

 

(2013419日)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刚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研究员的讲解和同志们的讨论,对我们很有启发。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并紧紧抓住不放的重大工作。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重大成效,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读史可以明志,可以观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我国古代反腐倡廉的许多思想和实践,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廉政问题的缜密思考,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卓越智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有很多话可说。这里,结合这次学习,结合平常的思考,我想强调3点。

第一,深刻认识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规律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纵观历史,我国古代大多数王朝,特别是那些曾经兴盛一时、历时百年以上的王朝,一般都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繁荣、衰落、灭亡的周期。导致这些王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腐败泛滥往往是人亡政息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少盛极一时的王朝在建立初期,鉴于前朝覆灭的教训,统治者一般都注意励精图治,注重反贪反腐,以争取民心、巩固江山,而到了中期特别是后期,由于其政权的剥削阶级性质,往往奢靡腐败滋长蔓延,直至病入膏育,结果不是人民揭竿而起,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某些力量取而代之。一些王朝建立时看似不可一世,却是短命的,都没有逃脱这个规律。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其实,这个历史周期率在当今世界也是有所表现的。这些年来,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政权,一些存在了几十年的政权垮台了。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贪污腐败盛行而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弄得民怨盈涂,一有风吹草动,社会就动荡不已,最后导致政权垮台。其中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我们都知道,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回答黄炎培提出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的历史周期率时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不变质,就一定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

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第二,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古人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所以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历史上形成和留下了大量这方面的思想遗产,虽然这里面有封建社会的糟柏,但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比如,“政者,Y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直而温,简而廉”,“公生明,廉生威”,“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等等。对此,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不仅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而且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儒法并用,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只有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因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但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

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说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二是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三是要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我们还要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社会氛围,使清风正气广为弘扬。

第三,着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监察、御史、弹劾、谏官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不少在历代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从前些年和最近揭露出来的一些涉及领导干部的大案要案看,其犯罪情节之恶劣、涉案金额之巨大,都是触目惊心的,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简直到了利令智昏、胆大包天的地步!之所以会弄到这个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如何靠制度更有效地防治腐败,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是要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尽快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腐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许多社会都有,不可能完全消灭干净,但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与之进行斗争,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程度。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我们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