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校要认真完成好中央交给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认真总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之上升为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推动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在党校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党校教育规律进行了一些思考,形成了八点初步认识。
一论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教育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的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核心就是党校姓党。我们必须着眼于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党校各项工作。
突出党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党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有别于一般的干部教育,有其自身特殊规律。党校作为党的重要工作部门,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和培训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般的国民教育和其他培训机构,主要是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等。党校教育主要是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教育党的干部,核心是政治培训、党性培训、素质和能力培训。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党校姓党就是要把更好地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作为主线,引导学员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性。
坚持党校办学的党性原则。党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党性原则,恪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循党的政治路线。要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使学员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强化学风建设,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强化廉洁从政教育,增强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严肃政治纪律,着力解决不符合姓“党”要求的问题,坚决反对和避免任何淡化党校姓党的观念和行为,尤其是对那些执行党校教学计划不严格、压减主体课程的现象要加强检查和整改。同时,要严格筛选师资,净化党校讲坛,严禁传播错误观点,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
切实加强党对党校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反复强调要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要努力做到“三个为主”:在培训渠道上必须以党校为主,落实中央关于党校教育的要求,避免以社会培训代替党校培训的做法;在招生机制上必须以组织调训为主,优先安排关键岗位、重点岗位的干部,优先安排年轻干部;在办学领导体制上必须以党组织的领导为主,充分依靠党委(党组)。
二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规模培训党的领导干部
围绕中心,就是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党建的中心任务,认识和部署党校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始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建设大局、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员,真正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部门党组(党委)的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学员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服务党的建设大局。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校教育必须围绕党的建设大局,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增强学员的党建意识,纠正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党的工作的现象;引导学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民情,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通过严格组织生活会,引导学员行使民主权利、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培养学员积极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的自觉行为,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
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党校教育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就是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权力与服务、公仆与主人、为官与做人的关系,弄清权力属于谁、掌权为了谁、怎样掌好权的问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谋福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立足岗位成才,立志干大事。
三论教育目标: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党校要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和培训党的执政骨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研究党的执政理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努力使学员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模范。
增强执政意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最根本的是要切实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树立科学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开展各项执政活动。树立民主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依法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依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提高执政本领。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对于党校教育来讲,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员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改革发展稳定中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研究问题,就是要系统思考、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探索和把握各项工作规律。解决问题,就是要超前预测、科学应对、宏观谋划,科学地制定、实施和调整政策,立足岗位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培育执政作风。培育良好的作风,是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党校教育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使学员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切实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学员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实践锻炼,使学员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中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党性锻炼,使学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研究执政规律。善于发现、掌握和运用执政规律,是对执政党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党校应通过党史教育、专题研究、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引导学员结合基本理论的学习,认真研究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当代世界政党的执政规律,深刻认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四论教学内容: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校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校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党校教育要引导学员认真学习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学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要扎实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课题、进头脑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教学要抓紧做好科学发展观“五进”工作。进计划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充实到主体课程中、增加授课次数,进教材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编入有关教材,进课堂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面授、双向交流、答疑等教学环节中,进课题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员的课题研究中,进头脑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学员认识形势、开展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完善教学布局。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校提出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校强调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校进一步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党校教育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即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着力培养“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个教学布局,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大力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学习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大力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大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同时专门进行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加强党性修养。
五论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
党校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增强培训效果而不断改革创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要认真总结教学方法的基本经验。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回顾党的干部教育历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了启发式、讨论式等10种干部培训方法和18种开展党内教育的方法。1941年,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明确提出,采取研究的、实验的方式,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把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保证干部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点》等文件都强调要从干部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紧密结合干部业务需要和特点开展教育,不照搬国民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和优良传统,应该长期坚持和发扬下去。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校的办学方式不同,学员的岗位和阅历各异、理论功底和培训需求有所差别,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子教学,要努力探索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的新路子。要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党校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学员的特点和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讲授式方法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用体验式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类教育,用模拟式方法加强实践性教育。总之,要以学员为主体,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力争学习效果最大化。
要努力探索教学新方法。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研究式教学,就是研究式地教和研究式地学,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党校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讲授式教学,在内容安排上要少而精、突出思想性,联系实际问题、突出针对性,提高讲授艺术、增加感染力。案例式教学,就是通过典型案例和讨论交流,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利用革命历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使学员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模拟式教学,就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电视专栏访谈等情景培训,增强现场感。此外,还有团队学习法、行动学习法、五步学习法、结构化研讨等,都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
六论教学管理:从严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严管理是要求,民主管理是形式,科学管理是目标。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坚持从严管理,实现从严治校。这是做好党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党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学员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要强调教学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制定制度要系统、配套、便于操作。在执行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例。用校规校纪引导学员实现从干部到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并加强外出考察、调研等的管理,切实维护党校学员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校工作人员的管理。党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校意识和党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
坚持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学员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推动民主管理的主体。学员自我管理是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要发挥好支委会、班委会的组织作用,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实教学计划和配合教学管理。要引导学员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研讨、课题组研究、社会调研、学员论坛等教学活动,在研讨中坚持“四不原则”,即“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坚持科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科学管理,是深入探索党校教育规律、实现科学办学的客观要求。目前,对科学管理的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教学环节管理,办学分散是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的突出特点,我们从入学教育、自学读书管理、党性锻炼、毕业论文、学员综合考评等方面制订了规范性文件,统一指导各部门党校工作。二是建立办学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把办学经验系统化、规范化。三是试行全面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党校质量管理体系。这是新的尝试,有助于促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七论培训格局:分类别、分层次,满足不同学员需求
针对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职务结构方面的状况和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党校教育要及时调整班次设置、完善培训格局。
实效至上,实施分类别培训。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整体推进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实行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对党政干部,侧重于增强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对企业管理人员,侧重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党校教育坚持分类培训,要区分培训班次和轮训班次。培训类班次,着眼于领导干部的任职需要,教学内容突出系统性;轮训类班次,着眼于领导干部在岗轮训的需要,进行脱产进修、充实提高,在内容上突出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
需求导向,实施分层次培训。分层次就是要在分类别的基础上,按照两类班次各自的结构层次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党校教育在满足不同层次干部的需求上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这些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逐步建立了分层次的培训格局。分层次,就是区分局级、处级干部两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内容,开展教学。在培训班上体现为把局级后备干部班和处级后备干部班分开,把局级干部研究班和处级干部研究班分开;在轮训班上体现为把局级干部进修班和处级干部进修班分开。
扩大规模,拓宽培训领域。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就要扩大组织培训力度,增加新班次,拓宽培训领域,形成更加完善的培训格局,使各层次各类别的党员干部都能接受教育培训。一是延伸更多领域。在现有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为各类党务干部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在培训机关党委书记、机关纪委书记的基础上,延伸到支部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群工干部、纪检干部、工会主席的培训。二是增加更多层次。科级干部从事基础性工作,长期得不到党校学习的机会。开办科级干部班,不仅从战略高度为中央国家机关培养青年执政骨干,而且有利于弥补党校长期以来没有把科级干部纳入培训规划的不足,有效扩大了培训覆盖面。三是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开办党建研究生班,为广大党务干部提供继续学历教育的机会。通过完善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扩大覆盖面,形成班次结构更加合理、培训功能更加齐全的培训格局。
八论办学资源:实行开门办学,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
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办学合力,是中央国家机关党校教育工作的显著特点。实行开门办学,搞好校内开放和校外开放,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使各种办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是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推动党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共享办学条件。中央国家机关的党校教育历来就是充分依靠各部门办学条件开展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散办学”模式。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中央国家机关许多部门设有自己的党校。为完成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以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部门党校为主开办直属班,组织跨部门集中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国家机关各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比较分散,各部门党校办学实力强弱不一,没有形成整体优势,要积极地把各部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使用,采取委托办学、联合办学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
整合教师资源。建设一流学校、办好一流教育,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培训、组织交流、学习深造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选聘优秀师资。充分发挥地处首都、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主体课程教学中充分依靠和利用好中央党校的优质师资,选聘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充实专兼职师资库。三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开展境外培训。党校教育要落实好“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的要求,必须积极引进境外智力资源。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办学27年,境外培训已开展10年,组织了大批党员干部参加境外培训。通过境外培训,开阔学员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等方面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学习借鉴先进培训方法,边借鉴边转化,边学习边改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做到引进的智力成果本土化。
党校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党校教育规律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长期艰苦探索。党的事业在发展,党校教育在发展,笔者对党校教育规律的认识只是初步的,还不够系统,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