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党校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增强培训效果不断改革创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时代呼唤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校始终在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方面起着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时代特征发生了重大改变,党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党校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方法,真正使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新形势新任务对创新的要求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党校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方法。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无论哪个领域——政治、经济或文化,创新能力都已成为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执政党,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重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领导国家走向富强、引领时代向前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执政党。为此,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使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充分了解时代的特点,并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新形势下新问题的解决办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起点出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发展前景的行动纲领。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党校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承担的工作责任,要求它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国家的建设要稳步前进,就需要大批道德高尚、能力高超、素质高强的干部队伍来保障。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这就要求党校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要求党校教育培训在理念和方法上创新、更新、完善,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步伐。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好党的自身建设极为重要,尤其是党的执政理论建设,而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依靠党的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2006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党校作为党的培训机构和理论源泉,责无旁贷地应成为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党校需要在目前的教育培训理念以及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完成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一方面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素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党的理论创新、思想创新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前进。
以人为本要求创新培训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是指导我们实践工作的基本方针,党校教育应紧密结合这一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培训理念。
第一,从党性和人性相结合的角度树立党校教育培训理念。人是各种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研究清楚人性,顺应人性的自然规律,从党性和人性相结合的角度树立党校教育培训理念,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校培训的吸引力和效果。党性与人性相结合,可以增加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主观自觉性,奠定党性可持续提高的客观基础,同时为党性增加人性化的可亲成分,增加党性的整体凝聚力。二者结合的具体内容包括培训理念的人性化、培训内容的人性化和培训方式的人性化。而培训理念的人性化,即把党性与人性相结合来树立党校教育培训理念在三者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理念的转换,必然带来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所以,确立党性和人性相结合的培训理念,对当前党校教育很有必要。
第二,从人的信仰需求出发,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信仰是人的客观需求。人们之所以需要信仰,是因为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所在地。信仰对一个人的精神起着导航和引领的作用。人们丧失信仰时就会陷入消极和迷茫,甚至迷失自己。在党校教育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学员对信仰的树立。武装广大领导干部的头脑,是从信仰层出发还是从理念处入手,其效果有天壤之别。没有信仰作为基础的理念是不扎实的,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经不住诱惑和考验的。在党校教育培训中,应从满足人的信仰需求的层次出发,使党校教育与人的信仰需求相适应,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第三,注重和谐思维方式的培训。2006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出了人民的心声,是我国发展的目标,也是我国目前的工作重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需要培养人们的和谐思维,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和谐思维。行动的改变来源于思维的创新,为了尽快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应勇于改变制约我们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思维框架,调整我们的思维惯性,对各类问题重新审视。思维方式的转变必将使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只有和谐思维在人们思想深处扎了根,才可能有全局的和谐,也才可能有事事、处处、时时的和谐,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和谐。所以,培训和谐的思维方式,使和谐思维深入人心应该成为党校培训的一个主要内容。
党校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创新(Innov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破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创新”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就培训教育领域而言,创新是指以新的培训教育理念为指导,使用新的培训方法教育和引导学员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创新培训方法则是指在原有培训方法的基础之上,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员特点、学习内容和培训相关需求,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取得培训实效、实现培训目标。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党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是党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第一,创新培训方法的理论依据。美国教授大卫·库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主动实践阶段是学习者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中。库伯学习圈理论基本观点为:第一,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第二,学习圈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第三,集体学习的效率高于个体学习。学习圈理论对于教育培训意义重大。以学习圈理论为依据,培训师在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可构建四个学习步骤:学员获得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上升为理论知识——引发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这一学习过程利于确保培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利于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培训学员的学习技能,实现培训收益最大化;有助于不同特点的学员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第二,创新培训方法的现实依据。针对学员工作需求,从实际出发,适时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党校教育的政治性与学员需求的多层次性有机统一,取得培训实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校教学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实施以来,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水平,但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培训和轮训两类不同班次的任务区分不明确,教学内容上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研究,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此次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改革重点相配套,教学工作的其他环节包括教材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考核等,也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特点、适应不同班次、不同学员需求,增强培训效果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弊端。传统的培训手段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传统培训主要有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讲授培训法和研讨培训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这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其弊端也在逐渐显现。
讲授培训法的弊端。讲授法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培训方法,也是传统的培训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采用集中办班的形式,老师系统地向学员讲解需要掌握的业务理论知识,使学员逐步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堂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培训方式,利于学员在有限时间内学到较多的基本知识,也易于考查培训的进度。但随着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讲授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沟通单向性。讲授法体现了组织传统的权威主义架构,这种架构会引发受训者的一些消极行为,如被动学习和厌倦听课。此外,培训者和学习者之间交流思想的机会很少。二是难以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员的讲授,很难顾及学员的个体差异。事实上,党校学员基础差别较大,单纯的使用讲授教学方法,难以使全体学员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是缺乏直观和感性。讲授法缺乏学员的主动参与,随着听课时间的加长,学员会注意力分散,兴趣减少,讲的知识容易忘掉。
研讨培训法的弊端。研讨培训法是一种通过事先调查及报告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交换信息、研讨问题的培训方法。成人培训中,研讨法是仅次于讲授法广泛使用的方法。研讨法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鼓励学员提问、讨论和争辩,有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但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缺点。一是难于组织。它需要一个善于组织讨论的主持者,主持者必须善于引导参与者围绕研讨主题展开,否则,就会漫无边际,浪费时间。二是需要充分的时间。讨论前,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做好讨论主题的准备工作,讨论的焦点要想有意义,有深度,需要充分的讨论时间。三是受到参与者学识水平的限制。研讨法的运用范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研讨法的成功与否与参加研讨学员的学识水平密切相关。
培训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不论是讲授还是讨论的方法,单纯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培训手段已不是很受学员的欢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培训媒介不断出现,培训方法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革除传统培训方法的弊端,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手段,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开辟教育培训新途径,探寻个性化的、互动的、经济实用的培训方法。党校教育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与多种培训手段相结合,满足培训需求、增强培训效果,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逐渐提高培训的吸引力。
改进党校主体课程教学
主体课程教学,是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要通过多种方法确保主体课程教学的质量。
搞好入学教育的组织
入学教育是党校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员学习、生活的开端。能否搞好入学教育,夯实理论学习的思想基础,能否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圆满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注重着力抓好入学教育各个环节的工作,促进学员尽快实现从分散生活到集体生活、从工作岗位到学习课堂、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三个转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一要抓好开学典礼第一课。请领导参加开学典礼,讲好开学第一课并提出培训要求。学员们一进党校门就感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殷切期望,感悟到“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结束,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才是唯一选择。明确“知物由学,学之乃知”,学习开启智慧,成就事业的深刻道理。善诱学员“志于学”的渴望和探索未知的欲望,增强学员的学习力,提高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坚定性。
二要开展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大讨论。按照中央党校统一部署,组织学员学习中央党校开学典礼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搞好教学说明,部署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计划,提出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两个带来”,组织好各学习小组的讨论。使学员理清思路,明确为什么学,知道学什么,懂得怎么学,提高学员珍惜机遇,刻苦读书,志在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致用的自觉性。
三要组织好入学的第一次摸底测试。为搞好教学,摸清学员入学时政治理论水平状况,也让学员对自身学习有个正确评价,严肃认真地组织好实名制、闭卷式,不记成绩的摸底测试,尤其要做好试卷讲评工作。学员可以澄清模糊认识,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激发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换的内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摸清理论学习需求
加强需求调研,全面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学员的学习需求、学员所在单位的培训需求,是做好党校教学工作的基础。
坚持常年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联系,就如何做好党校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每期党校招生工作告一段落、学员名单基本确定后,都要主动与学员所在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着重了解学员所属部门、所在岗位的工作情况,学员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等。
学员入校后,要利用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化、细化对学员的了解。比如,通过拓展训练和团队建设,基本了解学员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通过交流“两个带来”,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努力方向。通过跟班听课,掌握学员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通过业余时间的联谊、访谈,形成密切联系、增进感情的良性互动。通过培训需求调研,真正做到掌握组织要求和学员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做到了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严格实施主体课教学计划
党校要紧紧把握好党校姓党原则,坚持学马克思列宁主义要精、要管用,认真贯彻执行好中央党校办学有关部署,落实好中央党校“统一教材、统一计划、统一证书”的“三统一”要求,着力在实施党校主体课程上下功夫,花气力,求实效。
一要严格执行中央党校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体现了中央党校办学宗旨和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央在一段时期内对搞好党校教学的新要求,具有刚性约束力。要在严格执行中央党校教学计划上下功夫,完成好规定动作。
二要力求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务求实效。课程设置要依据总体教学计划严谨有序地进行,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要为学员创造适宜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条件。让学员做到心中有数,一定要提前制定每周学习课表,让学员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除要“坐得住”,完成听课内容外,还要自觉根据周课表设定的必读书目“读得进”。同时还要按时撰写《学员学习手册》规定单元规定篇幅的读书笔记和“写得出”研讨提纲,让学员学会掌控自己学习进度,择选适合自己的预习、自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自律性。
贯彻两为主、一加强的方法
党校两为主、一加强的教学方法,就是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加强研讨。党校学员区别在校学生具有学历高、职级高的显著特点,又具有成人教育自主学习、紧贴实际、适度灵活的教学规律。针对这种党校学员的特殊性,要采取学员自我管理式学习和互动研讨式学习。
党校学习过程中的自学问题,是教学管理的难点。学员党支部、班委会应该就如何搞好自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创新学习方法,比如由学员导读教学计划中的重点篇目。以导读的自学方式进行集体学习,一是避免自学流于形式。二是导读的过程促使学员率先熟读吃透原著精神,提高自学效率。三是锻炼学员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四是提升学员的演讲表达能力,有利于开展业务工作。五是帮助其他学员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实现学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组织好研讨交流,促进学学相长。要坚持以团队学习为基础,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以澄清问题为导向,认真组织好互动式学习。在组织每个单元的小组研讨、大会论坛时,要让每个学员“说得好”,运用适合成人互动式学习的多样化方法,创造宽松的学习讨论环境,鼓励学员学会交流和倾听,以“空杯心态”、“稻穗心态”和“童年心态”,开心、开眼、开悟地进行研讨和交流。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特别是组织大会学员论坛或组织分论坛时,要让学员做好充分准备,谈出想法,阐明观点,传递知识,达到思想上的交流。尽量采用“讲而非读法”,做到有稿不念稿,以演讲的方式,形成上下互动,增强亲和力。
积极开展研究式教学
党校教育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可循,其中研究式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显示出积极有效的作用。研究式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让学员对党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学深学透,入心入脑。实践表明,研究式教学对于学员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化对理论基础的理解和把握,提高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抓好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贯穿党校教学过程始终,对于学员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研究问题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提升学员今后工作水平是极其有益的,是一项党校教育的长远目标。课题研究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党校领导要关心,教学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要细心,学员在落实过程中要有决心,分工合作,树立学员是课题研究主体的思想,发挥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选题立项。选题立项主要从“两个带来”材料中挑选,全体学员讨论通过,立项题目要有现实意义,更要有前瞻性。在选题立项过程中,党校教学管理人员要监督指导,调动学员积极性。
成立课题研究组。坚强有力的课题研究小组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根本保障。首先依托党小组,推荐课题研究小组候选人,经党支部研究讨论通过,确定课题组成员,每个课题组一般由3—5名具有代表性的学员组成。
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课题研究主题确定之后就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性调研。理论分析的重点是用什么方法和原理研究课题,确定课题主脉和理论基础。实证性调研工作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把握全面,充分利用好基础数据和实践案例。
撰写报告。课题研究小组负责报告的撰写工作。课题研究报告初稿形成后要经过党小组研究讨论,多方论证,提出问题,指出缺点和不足,课题组根据讨论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再次经过党小组讨论,党支部和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论证,形成比较可行的课题研究报告。
党校审定。党校重点审查报告中运用党校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的情况等。课题研究的主要控制点是在各环节上,要使课题研究成为全体学员的研究而不是几个人的研究,成果是全体学员创造的,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抓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教学目的,将真实问题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让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对策,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正确认识案例的特点。通常来说,案例有四种类型:单个问题、独立事件、组织问题、上述问题的有机结合。案例的三项基本要求,一是真实可信。案例一定是源于实践,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而形成的,应与相关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二是客观生动。案例不是简单的事件、数据的罗列,编写案例可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等等各种手法,但不可暴露案例教学的意图。第三,无固定答案。案例中问题的对策应由学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案例对策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案例分析可以集中于一个人、一个事件和一种情况。案例编写要综合考虑所需信息、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最好的措施和防止未来出现类似问题等。
熟悉案例式教学的基本模式。选好案例,教学前将案例发放到学员手中研究学习,熟悉案例内容和问题,准备好发言提纲。小组讨论,针对案例中显性的和隐性的理论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好大家的问题,提出和完善对策。全班交流,由小组代表陈述对案例的分析和对策。教师对学员的发言进行总结评价。这几个环节,对于保证案例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适用于所有培训班次,尤其适用于政工类培训班。只要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对一般性问题做自己独立的思考,都能接受案例式教学方法。目前,党校可以利用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有利条件,在学员中征集好的案例,精心选编经典案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实现案例教学的持续性改进。
案例教学对理论教学有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多种优点。生动具体,直接易学。案例采用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学员踊跃发言,现场互动热烈,学员能够在更深层次上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强调全员参与和主动性。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全体学员,所有学员都参与进来,对案例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找到最佳决策。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追求的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员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在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员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抓好学员论坛
学员论坛是学员解放思想,思考问题的一块阵地,能够使学员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问题,给学员一个展示思想成果的舞台。
从某学员论坛的实施情况看,学员非常投入,不管是主持人还是主发言人,每一个论坛的小组成员都作了精心准备。学员以条线的主要业务为基本主题,或介绍主要做法、具体措施、成果体会,或抛出疑难和困惑,寻求答案,或谈改革思路,创新设想。提问一针见血,有机制层面的、理念层面的、职能定位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上的。主发言人抛砖引玉,引发众多的提问、思考及答疑后的再提问、再思考,研讨热烈而深入,真正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参与人数上看,显示出广泛的参与性。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激发了学员理论学习的兴趣,形成理论探讨的氛围,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效果。
抓好论文写作
注重从“两个带来”中选题,提高论文的质量。党校学员毕业论文主要是以研究探讨为主,通过写作把领悟到的精髓渗透在论文之中是关键,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要提高论文质量,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早布置,提前有意识地向学员布置论文,给学员一个思考的时间,这个阶段是基本理论学习即将结束之际,学员头脑中的新思路、新想法、新观念正在逐步成熟,有运用新知识新理论的积极性。二是指导写作。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论文撰写前的指导,从选题、内容到形式给予全面的辅导,让学员更快地进入论文撰写角色。三是分类评价。理论类和综合类的论文主要请党校老师评价,行业类的论文主要聘请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四是交流互评。学员在交流互评中相互学习,汲取意见和建议。
综合运用现代培训理论与方法
《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为了适应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积极推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在职自学等制度,大力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线学习等方式,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加强培训需求分析,科学设置培训班次,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培训内容。根据干部学习培训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把教育培训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但领导干部的学习需要教与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现代新兴的一些培训方法则是以学员为中心,学员是课堂的主体。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党校教学必须把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引入新的培训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党校学员大多数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他们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党校教员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优势,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展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教员的引导、学员的启发,充分发挥教、学两方面的比较优势,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认真研究党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推进培训方式的创新。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讲授、灌输的办法加强政治理论的宣传教育,用体验参与的办法加强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类教育,用实践模拟的方法开展素质能力教育。
引入拓展训练法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利用奇、秀、峻、险的自然环境,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在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
拓展训练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寓教于乐。主要的活动方式有传球、盲人方队、过雷区、越电网、信任背摔、空中飞人、抛沙包、攀岩、团队墙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挑战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团队挑战。团队挑战的项目,如过雷区、越电网、信任背摔等活动,目的在于使大家在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小组成员的友谊,增进信任和支持,同时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第二,领导关系挑战。领导关系挑战形式的项目,如抛沙包,是试图探索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团队面对挑战采取哪种方式克服困难的影响因素。第三,个人挑战。如空中飞人等项目,目的在于考察个人的自我激励能力、适应能力、忍耐力、自信心、思考能力和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决策能力等。拓展训练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学员的学习潜力,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破冰,达到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在党校教学中,拓展训练法适于在处级班、中青班次大力推广,因为学员相对年轻,身体素质较好,参加训练富有热情,敢于也易于接受挑战。在局级班和省部级班次,鉴于一部分学员年龄偏大,而拓展活动可能出现危险,年龄偏大的学员应对危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拓展训练活动可以设置成选修课,给学员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党校教学必须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及选择相应的活动项目,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开展模拟式教学
模拟法是指在模拟具体工作情景下,通过对被测对象的行为加以观察与评估,从而鉴别、预测受训者的各项能力与潜力。此种方法常被用于管理和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
模拟式教学通常通过模拟游戏法来实施。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准备。挑选与培训目标、学员规模和学员兴趣相适应的游戏,对剧情、角色和规则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实施。以培训者提出游戏简介为开始,一些游戏规则可在游戏间插入介绍。游戏进行时,培训者全面指导,负责传递信息、调度设备、计分和进行必要的调节。三是总结。培训师总结游戏期间发生的活动、各种决策的效果、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影响、游戏涉及的价值观、学员感受等。
模拟式教学易于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改善学员集体的人际关系,日益受到培训者和学员的喜爱。模拟式教学可用于初级班次的培训,也可用于高级班次的培训。
运用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充分发挥学员想象力,利用集体智慧进行创造性思考,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美国的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提出。此种方法原理是通过众人的思想“共振”引起连锁反应,产生联想,诱发出众多设想和方案。具体来说,就是主持者首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大家思考后进行发言,彼此不进行辩论,也不评判任何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创造性思想。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主持者告知学员讨论的原则和题目。学员自由发言,主持者记录学员发言的主要内容。将发言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评价。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施头脑风暴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选择一个好的主持者至关重要。参加者的小组规模以5—10人为宜。提前告诉学员讨论主题,方便学员搜集资料,做好准备。讨论时间在1—2小时之间,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急于当场说出对方案的评价。头脑风暴法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效果。头脑风暴法可先在处级班次试行,因为处级干部大多比较年轻,思维相对活跃,易于受到激发,产生联想,提出较佳的解决问题方案。
实施体验式培训法
体验式培训法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成人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法是建立在假设受训者需要拥有展示个性的自由,能够适应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协作基础上,通过参与培训,帮助受训者学会如何学习的一种培训方法。
在体验式学习方法中,学员需要扮演多种角色:(1)讨论领导者。负责讨论的协调。(2)记录员。(3)观察者。观察者需要认真倾听、排除阻碍、帮助成员、承担责任等等。(4)小组成员。(5)资源者。资源者需要根据小组需要,提供信息。(6)培训者。
学员通过亲身参与,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还会使他们对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式教学方法适用性较强,适合在所有班次推广。
党校还需要根据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特点,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相结合,积极探索其他的新的教学方法。每一种培训方法都会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我们选择和实施新的培训方法,旨在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水平。
把握教学方法创新的几个关系
根据党校教学创新的实践,党校应该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把握四个关系。
第一,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党校人应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心、思想上的敏锐性和观念上的创新意识。理念上有新突破,思想上有新境界,工作上才能有新方法、新举措,才能跟上新形势。
党校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员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但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经验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同时也可能成为一道束缚手脚的枷锁。如何在约定俗成的框架内,不断推陈出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改革创新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党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创新才能有新出路,唯有创新才能有新发展,唯有创新才能有新作为。
思想上的新境界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精神境界;二是具有一定层次的理论素养,具备较高的学术境界,以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敏锐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央党校要求党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也证明,永不知足才能永远追求,不断提升学术境界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形势发展需求,也才能保持党校办学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创新过程与效果评估。引入现代企业培训的评估环节,提高党校培训的质量。现代企业培训由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四个环节构成,是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整体,缺一不可,尤其是效果评估这一环节。通过评估确定培训的价值和质量,是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的一次全面验收。效果评估通常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评估学员的满意度,包括对课程设计、授课水平、组织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这是基础性评估。第二层次的评估进入实质性阶段,学员接受培训后学到了什么,评估学员的训后收获。第三层次评估学员受训后的行为改变。第四层次是将个人绩效提升的一部分作为有效培训带来的收益。
第三,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党校培训的主体课程,是必须严格执行的,也是中央党校为保证教学质量而设置的底线,理应严防死守。小组研讨、大会交流、教学考察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打不得半点折扣,这是党校办学的基本规律。创新动作不宜过多,但毫无创新又会因过于教条、过于程式化缺乏活力。为了做到既尊重规律,又突出个性,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就需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合适的“度”。
第四,创新方法与改进不足。党校应针对创新方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寻求解决办法。每一种创新形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课题组研究受经费、人员的限制不宜大面积推广。部分学员论坛主发言人受业务或学术水平的限制,对其他学员提出的问题有时难以作出圆满回答。案例教学受选题、信息量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弥补以上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不断改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