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8-11浏览次数:74

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贯彻200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这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阐述和明确定位。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的迫切需要,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去年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也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应当如何认识和怎样领导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更好地推进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伟大实践。

十六大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等等,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也是对能否真正做到“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才能有新举措;只有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统筹兼顾,周到细致地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二,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这就是中央之所以一再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的根本原因。

应当看到,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农村发展上存在的“三农”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区域关系上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存在的由于社会发展滞后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在发展环境上存在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以及在经济加快发展中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能源、交通和部分重要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粮食减产较多,违法违规滥占耕地现象比较突出,群众对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的反映比较强烈,一些地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仍然不断,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不利于培育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也不利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虽然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等各种灾害和困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9.1%,达到1.4万多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在我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变动深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一、二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三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如果能够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这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在这个阶段,社会消费升级并且日益多样化,而经济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有个过程。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愈益提高,而新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定型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把胃口吊得过高而发展跟不上,新的体制、机制的衔接又不及时、不到位,就有可能产生社会无序、行为失范等问题。此外,在这个阶段,由于经济总量比过去大得多,粗放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资源消耗增加;加之我国资源相对短缺,对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强等,也会使来自国际的经济摩擦高发且呈常态化。现在我国许多大宗消费的战略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经很高。比如,去年我国消耗铁矿石、氧化铝的约50%、铜资源的约60%、原油的约34%都要依靠进口解决。一些境外媒体已在炒作中美之间所谓的石油冲突以及贸易磨擦、汇率摩擦等问题。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的经验教训,如日美经济的强烈摩擦最终以日元大幅升值告终等,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记取。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我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有助于我们从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工作方针同党的总路线、总方针的一致性,从各项具体工作的与时俱进同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的一致性上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应当看到,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而要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就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我们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既要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又要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这些,既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进一步促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

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因此,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应该说已经解决了。现在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也可以叫做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都是对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化为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的政策取向和行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就是为了兼顾,统筹就是为了整合,统筹就是为了协调。一句话,统筹就是我们这个在近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五个统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是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就可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形成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以来,我们党在把握全局、统筹兼顾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新的重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党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因而对统筹兼顾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正是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所必需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方针既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使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了更加明确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第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坚持以人为本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全社会范围来说,要真正做到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要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新时期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的问题,那是没有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没有全面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的。邓小平同志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加强“四有新人”培养;要重视城市发展与农村面貌改变的统筹协调;要按照“两个大局”的要求兼顾沿海与内地的发展;要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等,这些重要思想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来源和重要内涵。

我们在把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应当十分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愈益充分地得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下子把人们的胃口吊得太高,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胃口都不能吊得太高。我们必须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到我们的执政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体现到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之中,并且十分注意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从而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能够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关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为了解决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使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得更好,这本身就是更大的政绩。而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所谓政绩,只能使发展陷入盲区和误区。实践证明,一个缺乏正确的政绩观的干部,往往同时也缺乏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也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好,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也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造成的。中央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就是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就是进一步明确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科学发展观也好,正确的政绩观也好,都紧紧联系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靠启动注重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这个“总开关”,推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进程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并且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我们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形成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坚决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起来、真正落实下去。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系。

我们应当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并非简单地等同于GDP的增长,但这并不等于说GDP就不再重要了。GDP作为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保持GDP的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以前,我们长期只讲工农业生产总产值,不讲国内生产增加值即不讲GDP或人均GDP,这种统计观念和统计方法与现代经济发展很不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以后,我们把GDP及人均GDP作为衡量和标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确立起来,这是一大历史进步。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靠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别的不说,单从现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相应拉动80多万人就业来说,我们也必须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保持下去。

我们还应当明确指出,作为综合经济考核指标,GDP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主要是不容易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容易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不能准确地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更好的、人们普遍认同的综合性统计指标来替代它。因此,我们在使用GDP考核指标时,恐怕还应当辅之以其他指标。比如,社会成本指标,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付出的代价指标,以及技术进步指标等等。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对GDP这样一个描述和直观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统计概念,应当给予重视,但也不能看得太重,更不能片面追求、刻意追求;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关于GDP核算制度的改革思路和改革办法。国家统计局已经在会同有关部委、社科院和中央党校等,就完善GDP核算制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相关的改进措施很快就要出台,希望他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总之,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按辩证法办事,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去对待现有的GDP核算制度,防止任何片面性、绝对化。特别要防止一些基层干部由于加快发展心切而一味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甚至不顾群众切身利益一味蛮干,更不允许为追名逐利,在GDP的数字上掺假注水,搞欺上瞒下的不法行为。

(这是曾庆红同志2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