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11浏览次数:502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共中央于年初专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进行了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内容的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主持这次学习时发表了讲话,强调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那么,如何才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呢?中共中央的《意见》提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这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又特别强调指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就为我们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创新同样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就不会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单就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即学术观点创新)而言,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作出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新的阐释和说明,提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观点、新理论,这当然是创新;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揭示新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原有的理论观点,这自然也是创新;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赋予原有命题新的内涵,对原有命题进行新的解读,或者丰富其内容,或者发现其新含义,这同样也是创新。此外还有学科体系的创新、科研方法的创新等。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属性,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品格,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责。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从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它本身也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所以胡锦涛同志强调“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同样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它是适应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以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为动力和源泉的,因而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它产生于实践、运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并指导着实践。实践没有止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发展也没有止境。新的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发展,新的实践也必然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要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现在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历史阶段,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而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极其艰巨,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他还具体列举了13个问题。这是需要全党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更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先就应该在研究和探索这些的重大课题中来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在研究和探索这些重大课题方面有较大的作为,用自己的成果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三大文明建设献计献策,既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服务功能,又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此,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减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新、探索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才会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科学探索是认识真理的实践过程,出现曲折、失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成功的探索可以取得接近真理的认识,失败的探索可以成为接近真理的过程。”坚持“双百”方针,“形成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良好环境,减少人才创新、探索的后顾之忧,是成功创新的重要条件。”所以,中共中央的《意见》也强调指出,要坚持“双百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这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所必需的。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一种包含着丰富内涵的生动活泼的理论创造、理论发展过程。不断发展着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并推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精于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200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