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12浏览次数:147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我们党总结中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着眼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重要理论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对19世纪40年代西方社会实践的科学总结,一经形成就必然具有理论抽象性,在中国的运用必须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即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使之中国化,变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外域的思想理论,也只有具体地借重中国的民族文化的形式,才能扎根于中国现实社会并进而发挥主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要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中去,而不是把它当作抽象的教条到处套用;二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民族化。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使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三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并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世界历史和社会实践进行客观、科学概括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当代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洞悉时代发展变化大势,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而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推动世界格局变化、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不断从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始终引领时代发展方向;二是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修正错误的东西、剔除过时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形成新的结论、补充新的内容;三是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并把亿万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不断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在认真考察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洞察时代趋势的基础上,以直面现实的勇气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时代化,不断汲取时代变迁、科学发展和鲜活的社会实践的丰富营养,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理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目的所在。这是因为,实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品格。以往的哲学家只是以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则强调通过实践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大众化,才能掌握群众、教育群众,指导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只有采取“从外面灌输进去”的方法,才能为一般大众所掌握,因此必须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宣传普及工作,使之走向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只有落实到人民大众的实践中去,才能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当人民大众消化和理解了这种科学理论,并转化为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动力时,我们的奋斗目标才会顺利实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理论要面向大众,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群众化。如同毛泽东同志所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另一方面指采用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譬如传播方式上的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简明化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知识为广大群众所认同、理解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今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当代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多重价值效应。只有不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才能在人民大众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并转化为人民大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个过程。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只有同中国国情和民族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生动、具体、鲜活的理论,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时代化是灵魂,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历程,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大众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产生不竭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虽然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三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