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优先发展教育,就必须优先发展教师工作。
厦门大学作为一所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大学,早在创办之初,校主陈嘉庚就认识到一流师资在学校办学中的极端重要性,“独是师资一项,最为无上第一要切”。近百年来,学校海纳百川,荟萃英才,群贤毕至,坚持以大楼之基,用大师之德,育大爱之才,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今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被列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厦门大学围绕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要求,着力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点任务,深入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努力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谱写教育“奋进之笔”的厦大新篇章努力奋斗。
政治素质过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是关键。“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优良师风,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7年以来,学校扎实推进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带领全体教师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筑牢信仰根基,锤炼政治素质,增强理论底色,明确责任担当,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坚持宣传教育、实践养成、规范约束相统一,健全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工作闭环。近年来,学校加强正面宣传引领,通过每年评选“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推出“南强杰出贡献奖”“身边好老师”、开设“爱国·奋斗”专栏、选送各级优秀教师典型,发掘师德模范,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感召。各类优秀教师代表以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赞誉,尊师重教传统美德在校园内外传承弘扬。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把方向,管大局,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立党委、行政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和教师党员示范作用,通过支部书记带动支部党员、支部党员辐射非党员教师、教师引领学生,以思想引领、融入教研、指导实践的方式,引导全体教师勇于担当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业务能力精湛,教师是科学精神的传承者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类发展,锻造精湛“授业”能力,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争做“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凝练科研优秀传统,不断筑牢价值观念。自觉践行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共同弘扬优良作风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把科学精神和奋斗作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授业要有真本领。教师不仅需要从教需要的知识、能力与教育智慧,还应当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努力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树立良好示范,把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传承给学生,传好“老带新”的接力棒,指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全面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提升教学能力。依托研究生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对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教学指导,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完善不同专业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把一线教学经验提炼完善为教育智慧,将一线教师培育为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
育人水平高超,教师是青年成才的筑梦人
“三全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学校“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抓手。如果说课程育人是十大育人的主阵地,那“有仁爱之心”、善于“解惑”的教师则是全员育人最重要的力量。
仁者爱人,有严管善导,更要有厚爱,教育才有了生命的温度。广大青年学子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全体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筑梦人要用心,更要努力创新,要针对青年成长特点,聚焦青年思想关切,大胆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激活一切要素,激发最大活力,强化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在教育教学中润物无声,滋润心田。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鼓励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课程思政大力推动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以仁爱之心充分调动育人的资源和力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将思政相关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打造思政教育和教育教学有机统一的大思政格局。
在近年来的骨干教师培训、教学比赛中,学校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把课程育人元素纳入培训评比环节,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课程之“汤”,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引领和带动广大教师将立德树人成为一种教学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强化教师铸魂育人的意识和能力,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教师工作部)
(【初心笔谈】专栏将贯穿整个主题教育始终,定期推送。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联系人:洪春生,联系电话:2187323,邮箱:xdtk@xmu.edu.cn)